当前位置: 首页 法规解读

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的相关司法解释规定重要内容都有哪些

时间:2023-08-31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1 栏目名: 法规解读 文档下载

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是指在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中,非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单独或者伙同他人索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并非法为他人提供帮助的犯罪行为。非国家工作人员作为行贿人构成行贿罪,而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构成受贿罪。

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是指在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中,非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单独或者伙同他人索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并非法为他人提供帮助的犯罪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等相关司法解释,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的重要内容包括:

1. 定罪要件:非国家工作人员以利用职务便利为手段,索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同时为他人提供帮助。

2. 数额界定: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的数额界定为“财物价值达到人民币三万元以上,即构成数额较大”,“财物价值达到人民币二十万元以上,即构成数额巨大”。

3. 多次行贿:非国家工作人员连续受贿的每一次行为都可以独立构成一次犯罪,但在刑罚量刑时,应当综合考虑多次行贿的累计情节。

4. 非国家工作人员的范围:包括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以及从事教育、科研、卫生、新闻、出版、文化、体育等行业的工作人员。

5. 罪责划分:分为行贿罪与受贿罪。非国家工作人员作为行贿人构成行贿罪,而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构成受贿罪。

6. 从重处罚情节:依照刑法第三百一十四条之规定,对于情节恶劣的特别严重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行为,可以从重处罚,最高可判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以及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内容仅为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的一些重要内容,具体情况还需要根据法律法规的具体规定进行解释和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