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法规解读

我国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案件立案标准是怎样规定

时间:2023-07-31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1 栏目名: 法规解读 文档下载

根据《刑法》第383条规定,非国家工作人员贪污、受贿数额达到三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犯罪。公安机关会进行初步调查和取证,提供案件的侦破建议给检察机关,检察机关会根据证据进行综合评估并决定是否立案侦查。不同地区和不同案件可能会有一些具体的细化要求和标准。

我国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案件立案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超过标准财物:案件涉及的受贿财物超过了一定金额的标准。根据《刑法》第383条规定,非国家工作人员贪污、受贿数额达到三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犯罪。

2. 获利过程明显:案件中的非国家工作人员通过其职务权力,以提供或者谋取利益的方式,实施受贿行为。比如,通过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或者收取财物。

3. 相关证据确凿:案件必须有充分的证据来证明非国家工作人员确实接受了贿赂。例如,可以通过录音、录像、书面证据、财务账目等来证明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的事实。

4. 经公安机关认定:案件必须由公安机关认定,并经检察机关立案侦查。公安机关会进行初步调查和取证,提供案件的侦破建议给检察机关,检察机关会根据证据进行综合评估并决定是否立案侦查。

总的来说,我国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案件立案标准主要是根据金额、获利过程的明显程度和相关证据的确凿性来确定的。不同地区和不同案件可能会有一些具体的细化要求和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