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传播行为中有故意制造恐慌、谋求不正当利益、损害社会安定等恶意行为,量刑可能会更重。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仅为一般性的细分标准,具体的量刑还应考虑到案件的具体情节、被告人的主动退赔金额、悔罪表现等因素。最终的量刑将由法院根据案件具体情况作出裁决。
根据中国刑法,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既遂量刑可以细分为以下几个标准:
1. 传播信息的方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的方式有多种,包括通过互联网、手机、电视、广播等媒体传播,量刑可以根据传播方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2. 传播的影响范围:虚假恐怖信息传播的范围有时可能只限于个别人群或地区,有时可能影响到较大范围的公众,量刑可根据传播的影响范围大小予以区分。
3. 传播的后果严重程度:虚假恐怖信息的传播可能引起社会恐慌、造成人员伤亡、社会秩序混乱等后果,量刑可以根据后果的严重程度划分。
4. 故意传播的恶意程度: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是否存在恶意也是量刑的考量因素之一。如果传播行为中有故意制造恐慌、谋求不正当利益、损害社会安定等恶意行为,量刑可能会更重。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仅为一般性的细分标准,具体的量刑还应考虑到案件的具体情节、被告人的主动退赔金额、悔罪表现等因素。最终的量刑将由法院根据案件具体情况作出裁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