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职务犯罪和职权犯罪的认定:区分了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主体分为职务犯罪和职权犯罪两种情形。
两高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案件司法规定的重要内容如下:
1. 受贿罪的界定:明确了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构成要件,包括非国家工作人员接受他人给予的财物或者其他利益,以谋取不应当取得的利益,并与其职务有关的行为。
2. 受贿数额标准:规定了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数额标准,根据不同情况将受贿数额分为三个档次进行定罪量刑,即特别巨额受贿、巨额受贿和一般受贿。
3. 职务犯罪和职权犯罪的认定:区分了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主体分为职务犯罪和职权犯罪两种情形。职务犯罪是指非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收受贿赂,而职权犯罪是指通过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等方式达成受贿目的。
4. 兼并犯罪的认定:规定了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与其他犯罪行为同时存在的情况下的处理办法。若非国家工作人员的行为同时涉及其他犯罪行为,应当按受贿罪和其他罪行分别定罪处罚,但总刑期不得超过最重的刑罚。
5. 刑罚幅度:对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刑罚幅度进行了规定,依法认定属于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一般处二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
6. 挽回经济损失和没收财产:明确了对于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所得财物的处理办法,包括追缴违法所得,追究赃款赃物和赃款赃物的保存、保管和处置责任,以及没收赃款赃物的程序和标准,确保对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犯罪的经济损失进行有效挽回。
以上是两高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案件司法规定的重要内容。实际应用中,还需参考具体的司法解释和法律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