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法规解读

关于单位受贿犯罪到底该怎么判定

时间:2023-08-26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2 栏目名: 法规解读 文档下载

单位或组织实施犯罪行为的,直接责任人员负主要责任;其他主要参与人员、帮助、纵容单位犯罪行为的人员负次要责任。法定归责标准是指法律对单位受贿犯罪的明确规定,例如某些法律规定了单位受贿犯罪的刑事责任。刑法归责标准是指法官在具体判决案件时,根据法律规定的罪名、证据和相关事实,来判断单位是否构成受贿犯罪并进行刑罚量刑。

单位受贿犯罪的判定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1. 客观要件:单位受贿犯罪需要具备客观要件,即单位或者组织接受某一特定对象给予的财物、利益等非法代价,以实际行动或者默认默许态度进一步支持、保护或者放纵该特定对象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2. 主观要件:单位受贿犯罪还需要具备主观要件,即单位或者组织的某个成员,以犯罪意图实施犯罪行为。

3. 行为主体:单位受贿犯罪的行为主体可以是单位、组织、企事业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以及具有决策权、实际控制权的其他单位成员。

4. 归责方式:单位受贿犯罪的归责方式包括直接责任和间接责任。单位或组织实施犯罪行为的,直接责任人员负主要责任;其他主要参与人员、帮助、纵容单位犯罪行为的人员负次要责任。

5. 归责标准:单位受贿犯罪的归责标准包括法定归责标准和刑法归责标准。法定归责标准是指法律对单位受贿犯罪的明确规定,例如某些法律规定了单位受贿犯罪的刑事责任。刑法归责标准是指法官在具体判决案件时,根据法律规定的罪名、证据和相关事实,来判断单位是否构成受贿犯罪并进行刑罚量刑。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原则仅供参考,具体判定单位受贿犯罪的标准还会因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规定而有所不同。因此,在实际情况中,应当根据当地的法律法规进行具体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