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通投标犯罪是指招投标参与方之间恶意串通、商定投标价格或者其他投标条件,通过非正当手段获得招标单位的中标,造成国家以及招标单位经济利益损失的一种犯罪行为。立案追诉的标准还会考虑经济损失的程度,一般来说,如果经济损失较大,就更有可能立案追诉。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一般性的立案追诉标准,具体应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司法实践进行判断和决策。
串通投标犯罪是指招投标参与方之间恶意串通、商定投标价格或者其他投标条件,通过非正当手段获得招标单位的中标,造成国家以及招标单位经济利益损失的一种犯罪行为。
立案追诉串通投标犯罪通常需要考虑以下标准:
1. 参与方的恶意串通:罪责的认定要求参与方之间有明确的恶意串通行为,即通过商定投标价格或其他条件来干扰公平竞争、损害招标单位和国家的利益。这通常需要有充分的证据来证明参与方之间存在恶意串通的意图和行为。
2. 招标程序的受影响程度:立案追诉还要考虑招标程序的受影响程度。如果串通投标行为严重干扰、破坏了正常的招标程序,导致公平竞争被扭曲,或者损害了招标单位和国家的经济利益,那么立案追诉的可能性会增加。
3. 经济损失的程度:犯罪分子通过串通投标方式非法获取中标,造成国家以及招标单位经济利益损失。立案追诉的标准还会考虑经济损失的程度,一般来说,如果经济损失较大,就更有可能立案追诉。
4. 具体证据的充分性:立案追诉还需要有足够充分的证据来支持指控。这可能包括参与方的内部文件、邮件、录音等可以证明他们之间存在串通投标的证据。
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一般性的立案追诉标准,具体应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司法实践进行判断和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