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法规解读

我国变造货币犯罪立案追诉标准(变造货币罪案例)

时间:2023-08-18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2 栏目名: 法规解读 文档下载

根据我国《刑法》第171条规定,为提供伪造货币的活动提供条件的,可以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没收财产;情节严重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此外,法律还规定了其他相关罪名和标准,如持有伪造货币、故意销毁货币等的刑事责任和处罚。

根据我国《刑法》第170条规定,变造货币罪是指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1. 蓄意伪造人民币、外币保真度较高的假币或者纸币样张;

2. 蓄意伪造人民币、外币的硬币或者折叠货币;

3. 通过技术手段或者其他方法伪造导致重大损失的银行有价证券、证明票据、股票、债券、存储卡、信用卡等货币票证;

4. 散布或者出售伪造的货币。

根据我国《刑法》第171条规定,为提供伪造货币的活动提供条件的,可以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没收财产;情节严重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此外,法律还规定了其他相关罪名和标准,如持有伪造货币、故意销毁货币等的刑事责任和处罚。

这是我找到的一些变造货币罪案例:

1. 2019年,某地警方破获一起制造假币案,抓获犯罪嫌疑人苏某,现场查获假币400张,涉案金额达20万元,苏某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并处罚金。

2. 2020年,某银行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采用技术手段伪造银行存储卡,并用于非法转账盗窃,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8年,并处罚金。

3. 2018年,某地警方打掉一制造、散布假币的犯罪团伙,共抓获16名犯罪嫌疑人,现场查获伪造货币1000余万元,该团伙头目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并处罚金。

注意,以上只是一些案例,实际上每起案件的判决结果还会根据具体事实和法律适用情况进行综合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