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法规解读

关于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司法解释有什么重要规定

时间:2023-08-16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4 栏目名: 法规解读 文档下载

这些规定旨在明确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定罪和量刑标准,有效打击行贿和受贿行为,维护社会公正和廉洁。

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司法解释主要包括以下重要规定:

1. 定罪标准: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定罪标准分为两种情形,一是非国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或者履行职责的过程中收受他人财物,并为他人谋取利益;二是非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自己的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影响力或者条件,为他人谋取利益,并收受他人财物。

2. 财物定义: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中的财物包括直接或者间接的财物利益,包括金钱、物品、股权、股票、债权、债务减免、债券、提供劳务、开设股权或者其他非物质性利益等。

3. 受贿数额: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数额标准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基本账户设定,即受贿数额达到或者超过3000元的,或者数额较大的。

4. 违法所得: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一般认定受贿数额就是违法所得,但如果能够证明违法所得数额比受贿数额大且与受贿数额有因果关系,则可以认定其为违法所得。

5. 从轻处罚情节:对于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如果其能够主动交代自己的受贿行为、主动退赃或者争取退赃,属实且积极抵制受贿情节的,可以从轻处罚。

6. 从严惩处情节:如果非国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或履行职责的过程中,致使国家或者群众利益遭受重大损失,造成公共资源严重浪费或者严重破坏经济或社会秩序等严重后果的,应当从严惩处。

这些规定旨在明确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定罪和量刑标准,有效打击行贿和受贿行为,维护社会公正和廉洁。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