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调整后的工资表数据,重新计算应纳税额并更正申报表。在调账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税法规定和财务制度,确保税务和财务的准确性和合规性。扣缴义务人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办理全员全额扣缴申报,并向纳税人提供其个人所得和已扣缴税款等信息。自2022年1月1日起,居民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应并入当年综合所得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个税和工资表对不上怎么调账
需要通过核对差异、分析原因、调整工资表、更正个税申报表、与税务部门沟通以及记录和归档等步骤进行调账处理。一、核对个税与工资表差异
首先,需要详细核对个税申报表与工资表中的各项数据,包括收入、扣除项、税率等,找出差异所在。这可能是由于计算错误、录入错误或政策调整等原因导致的。
二、分析差异原因
针对找出的差异,需要进一步分析原因。如果是计算错误或录入错误,需要及时更正并重新计算;如果是政策调整导致的差异,需要了解新政策的具体内容并据此调整。
三、调整工资表
根据分析结果,对工资表进行相应调整。如果是计算或录入错误,需要更正错误数据并重新计算应发工资和实发工资;如果是政策调整导致的差异,需要按照新政策要求调整扣除项和税率等。
四、更正个税申报表
在调整工资表的同时,也需要更正个税申报表。根据调整后的工资表数据,重新计算应纳税额并更正申报表。如果更正涉及多个月份或年度,需要按照税务部门的要求进行申报。
五、与税务部门沟通
在调账过程中,如遇到疑难问题或不确定的情况,建议及时与税务部门沟通。税务部门可以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帮助,确保调账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六、记录和归档
调账完成后,需要详细记录调账过程和结果,并妥善保存相关文件和资料。这有助于日后审计和查询,也可以为未来的税务处理提供参考。
综上所述:个税和工资表对不上时,需要通过核对差异、分析原因、调整工资表、更正个税申报表、与税务部门沟通以及记录和归档等步骤进行调账处理。在调账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税法规定和财务制度,确保税务和财务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第八条规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纳税人应当依法办理纳税申报:
(一)取得综合所得需要办理汇算清缴;
(二)取得应税所得没有扣缴义务人;
(三)取得应税所得,扣缴义务人未扣缴税款;
(四)取得境外所得;
(五)因移居境外注销中国户籍;
(六)非居民个人在中国境内从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
(七)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情形。
扣缴义务人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办理全员全额扣缴申报,并向纳税人提供其个人所得和已扣缴税款等信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第二十五条规定:
纳税人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确定的申报期限、申报内容如实办理纳税申报,报送纳税申报表、财务会计报表以及税务机关根据实际需要要求纳税人报送的其他纳税资料。
2023年个人所得税计算工资表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
(一)工资、薪金所得;
(二)劳务报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五)经营所得;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七)财产租赁所得;
(八)财产转让所得;
(九)偶然所得。
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应预扣预缴税额。
收入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减除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其中,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减按百分之七十计算。
减除费用:预扣预缴税款时,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按八百元计算;每次收入四千元以上的,减除费用按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计算。
(1)居民个人劳务报酬所得预扣率表
(2)综合所得税率表
综合所得是指居民个人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适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是七级累进税率,在工资薪金所得到,扣除减除费用(5000元/月)、专项扣除-个人承担社保和公积金等,其他扣除-年金、商业保险等事项后的计税金额,按照不同等级计算所得。
这里要弄懂三个概念:
1. 实付工资(就是打到工资卡里的钱)=应付工资—专项扣除(三险一金等)—个人所得税—其他款项
2. 累计应纳税所得额=累计收入额(每月应付工资的累计数)—累计减除费用(起征点5000元/月*累计月数)—累计专项扣除(三险一金等)—累计专项附加扣除—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
3. 累计应补(退)税额=累计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已预缴税额
比如张三每月工资2万元,个人承担社保500元,个人承担公积金500元,专项附加扣除1000元(此处社保、公积金只是举例,方便计算,不代表任何标准),那么他每月个税计算如下表:
A、3月累计应纳税所得额为39000元,超过36000元,符合上面税率表的2级标准——税率10%,速算扣除数2520元。
B、12月累计应纳税所得额为156000元,超过了144000元,符合税率表的3级标准,税率为20%,速算扣除数为16920元。
以此类推……每一个级别的就是这样计算的,懂了吗?
总节一下,首先根据计算出的累计应纳税所得额找到相应税率,再按照公式:累计应补(退)税额=累计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已预缴税额,计算累计应补(退)税额。
(3)经营所得税率表
(4)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该税率适用于居民个人与非居民个人)
(5)年终奖个人所得税计算
居民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符合规定的,在2021年12月31日前,不并入当年综合所得,以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除以12个月得到的数额,按照按月换算后的综合所得税率表,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单独计算纳税。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额=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居民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也可以选择并入当年综合所得计算纳税。自2022年1月1日起,居民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应并入当年综合所得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6)非居民个人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税率表
(7)可以免征、减征个税的情形
免征个人所得税:
1.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部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以上单位,以及外国组织、国际组织颁发的科学、教育、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 等方面的奖金;
2.国债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
3.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
4.福利费、抚恤金 、救济金;
5.保险赔款;
6.军人的转业 费、复员费、退役金;
7.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干部、职工的安家费、退职费、基本养老金 或者退休费、离休费、离休生活补助费;
8.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应予免税的各国驻华使馆、领事馆的外交代表、领事官员和其他人员的所得;
9.中国政府参加的国际公约、签订的协议中规定免税的所得;
减征个人所得税:
1.残疾、孤老人员和烈属的所得;
2.因自然灾害遭受重大损失的。
3.国务院可以规定其他减税情形,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
急求excel带公式的工资表(含个人所得税)
个税计算方法=ROUND(MAX((应发金额-社保及公积金总计-3500)*0.05*{0.6,2,4,5,6,7,9}-5*{0,21,111,201,551,1101,2701},0),2),其他的工资条目都是用加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