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累进税率,分为七个级别,税率范围为3%至45%。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扣缴义务人。非全日制用工劳动报酬结算支付周期最长不得超过十五日。某设计师一次取得收入6万元,超过4000元,所以减除20%费用,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在2万元至5万元的按30%的税率缴纳。
劳务报酬个税与工资个税哪个高
劳务报酬个税与工资个税的税率不同。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累进税率,分为七个级别,税率范围为3%至45%。劳务报酬所得适用20%的预扣率。劳务报酬所得800元以下免税,800元至4000元部分减除费用800元,超过4000元部分减除费用为收入额的20%。税负高低依据实际收入和税率确定。劳务报酬个税的计算方式包括:1、适用税率:劳务报酬所得适用20%的预扣率;2、速算扣除数:根据劳务报酬的金额不同,可能会有不同的速算扣除数;3、累进税率:若劳务报酬所得累计较高,可能适用累进税率,税率区间为3%至45%;4、免税额度:对于一次性劳务报酬,有可能享受一定的免税额度;5、扣除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可以扣除一定的费用标准。
综上所述,工资薪金所得与劳务报酬所得在个人所得税的征收上存在差异,前者按照3%至45%的累进税率分级征税,而后者则按20%的预扣率征税,并设有不同的免税额和减除费用标准,最终的税负取决于个人的实际收入和适用税率。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十六条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三条 税收的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依照法律的规和宴定执行;法律授权国务院规定的,依照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任何机关、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擅自作出税收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和其他同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决定。
第四条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纳税人。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扣缴义务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缴纳税款、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七十二条 非全日制用工小时计酬标准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小时工资标准。非全日制用工劳动报酬结算支付周期最长不得超过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