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人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发生的医药费用支出,按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分别计算扣除额。医疗保障部门应当向患者提供在医疗保障信息系统记录的本人年度医药费用信息查询服务。新个税法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2018年10月1日起施行最新起征点和税率。
2019个税公式
税金怎么计算?以下是2019年税务公式:
1.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前工资收入金额-五险一金(个人缴纳部分)-费用减去额
2.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x.速计扣除数
(1)适用于5000元的新收费标准和新税率表
应纳税收入额=税前工资收入额-五险一金(个人缴纳部分)-起征点(5000元)
=12000-1100-5000=5900元
.
按税率和速度计算扣除数:参考上述工资税率表不含税部分,超过3000元至12000元部分,适用税率10%,速度计算扣除数为210.
应缴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缴纳所得税额*税率-速计扣除数=5900*10%-210=380元
寻找税率和速度计算扣除数:参考上述工资税率表不含税部分,超过4、155元至7、755元部分,适用税率20%,速度计算扣除数为555元.
应缴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缴纳税额*税率-速计扣除数=7400*20%-555=925元.
925-380=545元,以后每月可节省545元,幅度下降近59%.
2019年1月1日以后纳税时,除了扣除各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特别扣除外,还扣除特别追加扣除,计算应纳税额.
特别扣除项目包括儿童教育支出、继续教育支出、大病医疗支出、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赡养老人支出.
2019年应如何计算个税
居民个人取得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
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正确叫法是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或者免征额)是指国家为了完善税收体制,更好的进行税制改革,而制定的税收制度。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应纳税所得额=应发工资-五险一金-扣除标准
扩展资料:
2018年8月3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将个税免征额由3500元提高到5000元。2019年1月1日实施。
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发〔2018〕41号,第十一条 在一个纳税年度内,纳税人发生的与基本医保相关的医药费用支出,扣除医保报销后个人负担(指医保目录范围内的自付部分)累计超过15000元的部分,由纳税人在办理年度汇算清缴时,在80000元限额内据实扣除。
第十二条 纳税人发生的医药费用支出可以选择由本人或者其配偶扣除;未成年子女发生的医药费用支出可以选择由其父母一方扣除。
纳税人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发生的医药费用支出,按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分别计算扣除额。
第十三条 纳税人应当留存医药服务收费及医保报销相关票据原件(或者复印件)等资料备查。医疗保障部门应当向患者提供在医疗保障信息系统记录的本人年度医药费用信息查询服务。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个人所得税税率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