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人赡养2个及以上老人的,不按老人人数加倍扣除。这一政策旨在减轻纳税人在赡养老人方面的经济负担。二是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子女均已经去世,负有赡养义务的孙子女、外孙子女。
个税专项扣除赡养老人标准
纳税人为独生子女的,按照每年2.4万元(每月2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纳税人为非独生子女的,应当与其兄弟姐妹分摊每年2.4万元的扣除额度,每一纳税人分摊的扣除额最高不得超过每年12000元。其他法定赡养人:指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子女已经去世,实际承担对祖父母、外祖父母赡养义务的孙子孙女。纳税人赡养2个及以上老人的,不按老人人数加倍扣除。
法律依据:
《国务院关于印发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的通知》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所称被赡养人是指年满60岁的父母,以及子女均已去世的年满60岁的祖父母、外祖父母。
个税填报赡养老人只能填一个老人吗
个税填报赡养老人时,并非只能填写一个老人。纳税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个税申报表中填写赡养的多位老人信息。一、了解个税赡养老人扣除政策
在个人所得税申报中,纳税人可以享受赡养老人的专项附加扣除。这一政策旨在减轻纳税人在赡养老人方面的经济负担。根据政策规定,纳税人可以依法申报赡养的多位老人信息,并享受相应的扣除。
二、准备赡养老人相关证明材料
为了准确填写个税申报表中的赡养老人信息,纳税人需要准备以下证明材料:
1、被赡养老人的身份证明,如身份证、户口本等;
2、纳税人与被赡养老人的关系证明,如亲属关系证明、户口本等;
3、被赡养老人的年龄证明,如身份证、医院出具的年龄证明等;
4、其他相关证明材料,如被赡养老人的医疗费用支出凭证等。
三、正确填写个税申报表
在填写个税申报表时,纳税人应确保赡养老人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具体来说,需要填写以下内容:
1、被赡养老人的姓名、身份证号码等基本信息;
2、纳税人与被赡养老人的关系;
3、被赡养老人的年龄及是否符合扣除条件;
4、扣除金额及其他相关信息。
纳税人应根据实际情况,逐一填写每位被赡养老人的信息,并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四、提交申报并等待审核
完成个税申报表的填写后,纳税人需要按照税务机关的要求提交申报。税务机关将对申报信息进行审核,如有问题会及时通知纳税人进行更正。审核通过后,纳税人即可享受相应的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
综上所述:
个税填报赡养老人时,并非只能填写一个老人。纳税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准备相关证明材料并正确填写个税申报表,申报赡养的多位老人信息并享受相应的扣除。在提交申报后,需等待税务机关的审核,确保申报信息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第六条规定: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三)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支出,具体范围、标准和实施步骤由国务院确定,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个税专项附加扣除 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是怎样扣除的
赡养老人:按2000元/月扣除。
以下为事件新闻原稿,供参考:
新一轮个人所得税改革的一大亮点——专项附加扣除政策20日揭开面纱。当天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会同有关部门起草的《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在两部门官网开始为期两周的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20日开始一并公开征求意见的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
根据新修订的个税法,今后计算个税应纳税所得额,在5000元基本减除费用扣除和“三险一金”等专项扣除外,还可享受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住房租金,以及赡养老人等专项附加扣除。税法授权国务院制定专项附加扣除的具体范围、标准和实施步骤,并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
根据暂行办法,个税专项附加扣除遵循公平合理、简便易行、切实减负、改善民生的原则。
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的扣除主体是谁?
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的扣除主体包括:一是负有赡养义务的所有子女。《婚姻法》规定: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继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二是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子女均已经去世,负有赡养义务的孙子女、外孙子女。这主要是考虑与《婚姻法》有关隔代赡养的规定保持衔接(有负担能力的孙子女、外孙子女,对于子女已经死亡或子女无力赡养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有赡养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