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纳税人在一个纳税年度终了后,根据全年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项目、数额、应纳税额、已纳税额、应补退税额,在税法规定的申报期限内,如实填写相应的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并报送税务机关、办理相应事项。
个税的申报周期是多少
法律分析:自行申报纳税的申报期限:
1.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纳税人,在纳税年度终了后3个月内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
2.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独资、合伙企业投资者取得的生产、经营所得应纳的税款,分月预缴的,纳税人在每月终了后15日内办理纳税申报;分季预缴的,纳税人在每个季度终了后15日内办理纳税申报;
纳税年度终了后,纳税人在3个月内进行汇算清缴。
3.纳税人年终一次性取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的,自取得所得之日起30日内办理纳税申报;
在1个纳税年度内分次取得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的,在每次取得所得后的次月15日内申报预缴;纳税年度终了后3个月内汇算清缴。
4.从中国境外取得所得的纳税人,在纳税年度终了后30日内向中国境内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
5.除以上规定的情形外,纳税人取得其他各项所得须申报纳税的,在取得所得的次月15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
自行纳税申报是指以下两种情形:
1.纳税人取得应纳税所得后,根据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项目、数额,计算出应纳的个人所得税额,并在税法规定的申报期限内,如实填写相应的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表,报送税务机关,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
2.纳税人在一个纳税年度终了后,根据全年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项目、数额、应纳税额、已纳税额、应补退税额,在税法规定的申报期限内,如实填写相应的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并报送税务机关、办理相应事项。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第二条 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
(一)工资、薪金所得;
(二)劳务报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五)经营所得;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七)财产租赁所得;
(八)财产转让所得;
(九)偶然所得。
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以下称综合所得),按纳税年度合并计算个人所得税;非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项计算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取得前款第五项至第九项所得,依照本法规定分别计算个人所得税。
个税申报期限是每月的10日还是15日
个税申报期限是每月的15日。个税的申报期限通常是每月的1号至15号,理论上截止时间是15日的24时。但实际操作中,由于报税系统可能在21点左右关闭,建议纳税人在工作时间内完成个税申报。这样可以避免因系统关闭导致无法按时申报的风险。
个税申报的注意事项:
1、了解申报期限:确保在每月的规定日期前完成个税申报,避免逾期;
2、准备完整资料:收集并准备好所有必要的个人所得税申报资料,包括收入证明、扣除项凭证等;
3、核对个人信息:在申报前核对个人信息,如身份证号、银行账户等,确保信息的准确性;
4、了解税率和扣除标准:熟悉适用的税率和各项扣除标准,正确计算应纳税额;
5、选择正确的申报方式:根据个人情况选择电子申报或纸质申报,并熟悉操作流程;
6、留意政策变动:关注税法及相关政策的最新变动,确保申报内容符合最新规定;
7、保存申报记录:申报完成后,保存申报记录和相关凭证,以备日后查询或核查之用。
综上所述,个税申报期限通常是每月的1号至15号,但为避免系统关闭导致无法按时申报的风险,建议纳税人在工作时间内完成申报。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
第二十三条
增值税的纳税期限分别为1日、3日、5日、10日、15日、1个月或者1个季度。纳税人的具体纳税期限,由主管税务机关纳税人应纳税额的大小分别核定;不能按照固定期限纳税的,可以按次纳税。纳税人以1个月或者1个季度为1个纳税期的,自期满之日起15日内申报纳税;以1日、3日、5日、10日或者15日为1个纳税期的,自期满之日起5日内预缴税款,于次月1日起15日内申报纳税并结清上月应纳税款。扣缴义务人解缴税款的期限,依照前两款规定执行。